【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党课提纲

个人文档 环保公文写作 格式:docx 页数:22P 上传日期:2021-06-05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学党史砥砺初心悟思想汲取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党课提纲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一)时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即。

从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新”在何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针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

所谓“新”是指:1.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2.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

3.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4.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

(三)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四)具体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1919年—1924年)。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有。

(1)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无产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孕育了伟大的“红船精神”。

(3)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

(4)中共三大。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

2.第二阶段(1924年—1927年)。

这一时期为国民革命时期,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有。

(1)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国民革命开始。

(2)中共四大。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

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

(3)北伐战争。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4)“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破裂。

(5)中共五大。

1927年4月—5月,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大会提出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首次把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首次明确入党年龄须在18岁以上。

(6)“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汪精卫集团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第一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3.第三阶段(1927年—1937年)。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有。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 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毛泽东早会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作出了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构想。

(4)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在江西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治军方略,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建立了红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 火,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孕育了“井冈山精神”。

(6)中共六大。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

(7)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正式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8)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孕育了“苏区精神”。

(9)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10)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此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4.第四阶段(1931年—1945年)。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有。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

(2)华北事变。

东北沦陷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侵犯华北地区,策划华北自治。

(3)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对日作战。

(4)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

(5)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形成。

(7)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发动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8)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 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标志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正式形成。

(9)《论持久战》发表。

1938年,毛泽东撰写的《论持久战》发表,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10)延安整风。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得到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