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大饥荒与四清运动的起源

个人文档 环保公文写作 格式:doc 页数:49P 上传日期:2021-07-23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高华。

大饥荒与四清运动的起源大饥荒(TheHenanfamine),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发生在中国的饥荒之一。

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高华。

大饥荒与四清运动的起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华。

大饥荒与四清运动的起源近20年来,围绕60年代初大饥荒与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关系已出版了若干论著,但学术界却较少论四清运动与大饥荒的关系。

本文依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和其他相关资料,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研究,形成的基本看法是。

四清运动虽然初兴于1963年,但是早在大饥荒趋于顶点的1961年初,四清的基本概念及其措施已相继出台,毛泽东认定造成大饥荒的主要原因是阶级敌人破坏和民主革命不彻底,并着手部署反击"资本主义复辟"。

只是由于1961年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已陷于极度困难,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事实上将毛泽东有关大搞阶级斗争的指示悬置起来,才未使之演变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1962年下半年,经济复苏已成定局,毛泽东重拾一年多前提出的那些概念 并迫使中央核心层接受了他的意见。

在毛的全力推动下,1963年春夏之后,四清运动在全国迅速铺开。

一、毛泽东对大饥荒的反应进入1960年,由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引发的国内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已经全面形成,各地普遍出现粮食紧张、人员外流、浮肿蔓延和"非正常死亡"人数激增等现象。

但是对于中央领导层而言,这些并非是1960年产生的新情况,从1958年始若干省份就已出现类似情况,并曾向北京汇报。

毛泽东也曾就解决此类问题做过批示,[1]现在毛泽东要求全国各级党组织注意解决此类问题,并研究了解决的办法。

1960年3月,毛泽东针对粮食紧张的问题作出批示,要求全国一切公社推行"用植物秸、杆、根、叶大制淀粉"。

[2]毛泽东对"非正常死亡"现象也作出了反应。

1960年3月,毛批阅山东省六级干部会议文件,在山东的文件中有反映该省农村已出现"非正常死亡"的内容。

毛批示。

"这些问题,各省、市、区都有,如不注意处理,定会脱离群众。

"毛指出,用召开六级干部会议的方法处理此类问题较好。

[3]同月,北京对甘肃通渭事件作出正式判断 &mdash。

&mdash。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通渭、陇西、和政三县出现大量饿死人现象,中央批转甘肃省委解决通渭问题的意见称。

造成事件的原因是机会主义分子与反革命分子搞在一起,"从县到基层都混进一批反、坏分子,干部队伍不纯是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4]在此前后,中央也向全国通报了宁夏自治区党委处理中宁事件的意见认为1959年冬到1960年春发生的中宁县"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宁民主革命不彻底,建党根子不正党组织严重不纯"。

[5]面对粮食紧张和"非正常死亡"等现象,毛泽东的态度是"现在形势大好,缺点错误是部分的"。

[6]他要求解决某些缺点和错误,然而毛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mdash。

&mdash。

召开六级干部会议一类&mdash。

&mdash。

并不能真正舒缓农村的紧张情况,因为这些会议的主题是贯彻中央反右倾、鼓干劲的精神,诸如坚持社会主义阵地公共食堂等,在"继续跃进"的形势下根本无从解决饿死人的问题。

但是在毛泽东看来,所有这类消极现象都是前进中的暂时困难,不应妨碍国民经济的继续跃进。

在毛的全力推动 下,1960年1月上海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

三年完成《农业发展纲要40条》,五年赶上英国,同时着手布署在城市大办人民公社。

到了3月,杭州会议更号召。

实现"城乡公共食堂普遍化",紧接着,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兴办起人民公社。

在全国经济正急剧恶化的形势下,毛泽东的乐观态度客观上助长了省一级领导的新一轮浮夸风。

1960年3月,由张平化任第一书记的湖南省委向毛和中央报告。

该省群众的福利和健康普遍较好。

[7]在由舒同任第一书记的山东省委给中央的报告中,虽然也承认该省存在水肿、饿死人现象,但却把坏事当作好事汇报,这就是,即便有缺点,也是在正确路线上,报告认为全省"当前形势无限好"。

[8]由吴芝圃任第一书记的河南省委给中央的报告则强调该省如何"深入学习毛著,系统总结大跃进丰富经验",以及如何提高领导水平云云。

[9]吴芝圃向毛报喜讯。

河南全省人口99%已入食堂,办得好的食堂占总数66%。

吴芝圃且声称该省创造的三级书记进食堂,搞"试验田"的措施,巩固了社会主义的食堂阵地。

毛对河南报告大为赞赏,称其"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和科学性的文件",[10]并表扬三级书记搞食堂"试验田"。

"这些办法极好"。

[11]1960年上半年,贵州已出现严重的饿死人现象,由 周林任第一书记的贵州省委却向毛汇报。

全省食堂办得好和比较好的占总数80%。

毛又予以赞扬,说贵州的经验"是一个科学的总结"。

[12]几个大跃进红旗省大办食堂的先进经验使毛泽东大为振奋,他甚至将黑龙江省的经验写成通俗易记的四言诗,诗云。

"加强领导,全民食堂,猪菜丰富,计划用粮,指标到户,粮食到堂,以人定量,凭票吃粮......"。

[13]毛强调食堂问题"极端重要",表扬豫、湘、川、云、贵、沪、皖等省市做得最好,要求全国学贵州,学河南,"一律照此办理"。

[14]各地的这类浮夸报告是否对毛泽东构成"误导"?笔者认为即使有些影响,也不大,因为毛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全部情况。

重要的是,他需要这类报告和经验总结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毛的这种态度对各地影响甚巨,各省纷纷报来缺点、错误已被克服或战胜的消息。

由王任重任第一书记的湖北省浮肿和饿死人现象极为严重。

1960年3月,黄冈浮肿人数5万,却宣布一周后即扑灭水肿1万。

襄阳竹山县有5500人浮肿,一周后传出消息,大部分已被"扑灭",只剩80人。

[15] 1960年4月以后,毛泽东在继续鼓动跃进的同时,对狂热的宣传已略有不安。

4月28日,毛在一份批示中提到。

在宣传报道方面,"要善于藏一手","防止发生不切实际的浮夸风"。

[16]毛的这个批示只是提到宣传降温的问题,并不涉及已大量出现的"非正常死亡"。

1960年6月,毛泽东似乎开始觉察到,或者是真正愿意面对农村的严重问题,起因是陶铸的一份报告。

陶铸认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方法是开展一场"三反运动",即反官僚主义、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

具体内容为纠正基层干部的违法乱纪、强迫命令一类错误。

应该指出,干部违法乱纪确实是造成农村严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些都是干部在执行上级各种命令的情况下干的,犯下这类错误的干部基本上都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积极分子,仅几个月前,这些基层干部还因有力地执行了上级指示而被表扬和重用。

现在领导却将自己责任遮去,而让基层干部"背黑锅"。

尽管陶铸未尝不明白造成农村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得到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