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3篇

个人文档 环保公文写作 格式:doc 页数:25P 上传日期:2021-12-29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3篇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构成。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1篇摘要:。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出的战略部署,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制度导向和效能导向。

从这三个导向的内在逻辑出发解析市域社会治理,有助于深入理解市域社会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区别和联系,深刻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重心与路径,更好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各项工作。

关键词:市域社会治理城市化制度建设治理效能【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在社会治理领域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市域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这是。

市域社会治理。

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

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

,将。

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作为。

十四五。

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这些重要论述都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市域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市域范围内的落实和体现。

与县域社会治理不同,市域社会治理把社会治理的重点从县一级向设区市一级提升,强调了市级党委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但与基层社会治理相比,市域社会治理不仅体现在统筹级别的提升,而且具有更加鲜明的问题导向、制度导向和效能导向。

从这三个导向的内在逻辑出发解析市域社会治理,有助于深入理解市域社会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区别和联系,防止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用。

市域社会治理。

的。

新瓶。

装。

基层社会治理。

的。

旧酒。

,从而更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各项工作。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是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从1978年到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超过9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84个,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这意味着中国已经由一个农业社会转型为城市型社会。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在城市的大量集聚,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社会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域成为经济活跃、社会繁荣的热土,也是利益博弈、矛盾纠纷发生的主要场域,是社会治理的主阵地。

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在城市的大量集聚,传统的社会关系逐渐瓦解,社会凝聚力下降,社会失范、社会分散化、社会复杂化等挑战不可避免。

同时,城市化快速发展中产生的。

半城市化。

现象会导致社会治安风险显著上升。

特别在我国的社会治理中,由于市域面积广、治理水平差异大,在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容易形成社会治理的真空期、断裂带、空白点,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着社会整合和风险防范的重大挑战。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市域社会风险具有高度的传导性、外溢性特征。

例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国际大都市,如米兰、纽约、伦敦,因为人口密集、交通便捷而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和扩散的关键节点。

而我国以雷霆之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正是从武汉。

封城。

开始。

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武汉作出了巨大牺牲。

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域是防止风险外溢、扩散、上行的重要关口,将重大矛盾风险化解在市域,可以防止单个风险演变为系统风险、局部风险演变为全局风险。

因此,市域社会治理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管理和回应市域社会的集聚性、异质性、流动性,以及社会风险的外溢性等特征,探索与城市产业、城市人口、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方式。

为此,一方面市域社会治理迫切需要加强对市域人口流动、市域社会矛盾、市域社会心理变迁和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城市共同体、社区社会资本与公民参与,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做好秩序和活力的。

辩证法。

,以活力建设支撑社会秩序,在社会分化中实现新的社会整合,形成社会的有机团结。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心是构建统筹协调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社会治理具有两层含义,即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和具体社会事务治理。

一般来说,治理层级越高,越侧重于体制机制与制度体系建设,治理层级越低,越侧重于具体社会事务的治理。

我国市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承上启下、统筹地方协调发展,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作出修改,规定所有设区的市均具有立法权,进一步强化了设区的市在辖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的能力。

因此,从职责权限出发,市级党委政府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职责重心是制度建设,是在国家治理的制度框架下,构建上下贯通、统筹协调的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当前,在社会治理中,市级统筹能力普遍不强。

在我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地推行的。

强县扩权。



省直管县。

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相对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

在区域发展格局中,中心城市往往是重要的增长极,发挥着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统筹共享公共资源等作用。

然而,以县域行政区划为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分块管理将对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得中心城市对周 边县域的统筹、引领和带动作用大为减弱。

同时,在社会事务治理中,还普遍存在不同部门、不同条线。

九龙治水。

、各自为政的情况,部门间横向协调困难,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以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处置为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处置涉及信访、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以及环保、住建、卫健、民政等10余个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更会涉及相关部门30余个。

不可否认,条线力量在社会治理的各自分管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但与此同时,强大的条线力量也带来了治理资源、政策、服务的碎片化,加大了基层工作的负担,为此,在市域层面的社会事务治理中必须构建横向协作的整体性政府。

例如,近年来浙江的。

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地。

改革、成都市委设立城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得到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