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讲话稿讲话是领导者经常性的工作行为。
通过讲话的形式部署工作、介绍情况、发表见解和主张,从而形成发动群众、鼓舞士气、统一思想和行动的有效途径。
大家创业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讲话稿,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讲话稿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
非常感谢大会组织者和东道主的厚爱,让我在今天的大会上做个发言。
我是民族博物馆研究和从事民族博物馆工作的一个新兵,只好现丑了。
下面我想就《保护非物质文物遗产是民族博物馆的历史重任》这个题目,谈三点个人的粗浅认识和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教。
第一,民族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物品的专门博物馆。
我以为民族博物馆在我国通常是一种被冠以。
某某民族博物馆。
称谓的民族文物收藏和展示的专门机构。
它以本地域内所有民族或某一民族为对象,在民族文物收集和民族文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文物和文化的集中展示,加深人们对该民族的认识旨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民族的团结、进步、融合与合作。
凡属于民族方面的内容或利用民族文物、标本作为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并具有专门的馆舍、设施和业务人员,有自己收藏的民族文物、标本且经常向公众开放的陈列展,都可以称之为民族博物馆。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博物馆3020家,文博系统所属的博物馆有2522家,民族地区共有各种博物馆400多家,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8%左右。
在我国现有的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当中,有省级博物馆5座,省级民族博物馆6座。
在30个民族自治州当中,有16个自治州建有民族博物馆。
在120个民族自治县当中,建有131座博物馆。
民族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显现出的贡献和作用,就在于它是正规国民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和社会责任的表达,是文化连续性的保证者。
民族博物馆的这种社会教育功能,已经不仅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还是一种以改变人们对一些特殊问题的看法或观点为目的的教育。
第二,以民俗文物为标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民族博物馆陈列的地方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通常是一个民族贯穿历史的精神象征。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觉得各级各类民族博物馆应当把过去只收藏和保护有形的、静态的文化遗产的职能,逐步扩展到保护无形的、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
进入21世纪之来,我国民族地区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趋势,概括地说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在旅游点设民族艺术表演场所,让旅游者欣赏民族艺术精华如许多民族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都设有民族舞蹈、音乐、戏剧等民族艺术展演,大多受到旅游者的普遍欢迎。
(2)在旅游点开展民俗风情展演,如对各民族的婚礼、待客礼、节日庆典的展演,使旅游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当地民俗的意义。
(3)开设典型民族村落旅游,旅游者通过亲自参与旅游地居民家的生活,亲身体验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从而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
(4)开发和销售民族工艺品。
(5)开发民族餐饮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有形遗存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定空间荡然无存,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事实上也就难以有效地实施。
民族博物馆征集历史文物类藏品是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决不可轻视对当地民俗文物的征集。
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物质载体,它不仅要依附于。
人。
,更多的要依附于。
物。
。
依愚之见,民俗文物通常就是非物质文化的物质载体。
这里以妇孺皆知的。
皮影。
艺术为例。
。
皮影。
已经被列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唱腔、操纵表演这些非物质的因素之外,还有大量雕刻精美的影人,留存了几百年历史的影卷、唱盘、雕刻工具等。
作为对。
皮影。
艺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保护,保护的对象应当是物质与非物质并驾齐驱才行。
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民族博物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文化多样性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的具体反映。
实事求是地说,今天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多么惊人,我们的传统文化消失的速度恐怕就有多么惊人。
前些时候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非遗保护中的民俗文化》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读后发人深省。
。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没有五千年的房子。
。
一个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时候必须有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说白了文化自觉就是重新寻找文化定位,找到遗失的自我。
我以为民族博物馆在这些方面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民族博物馆必须尽其可能的多收藏那些质量优、价值品味高的民俗精品,努力增加符合自身收藏特点的珍贵文物的数量与质量。
在突出。
精品意识。
的基础上兼顾藏品的系列化,促使馆藏文物逐渐形成。
成套成组。
的组合,这样有利于显示民族博物馆文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第三,民族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责任。
民族博物馆作为有形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的社会主体在无形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保护中依然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以为其特殊责任和突出作用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启蒙阶段的倡导地位和应当发挥的推动作用。
其具体体现。
一是民族博物馆要通过提出建议和提案的方式,促使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
条例。
和国际博协关于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倡议的重视和支持,协助政府制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和法规。
二是对社会公众的推动作用。
民族博物馆要通过自身有效的宣传阵地和教育阵地,增添展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的相关内容,强化社会公众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促使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争取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助和支持。
三是推动业内人士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民族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始阶段,要以倡议者的身份鼓励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和传承人,强化其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保护,从而打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牢固的组织基础。
第二,发挥特定组织者的地位及与社会各方面联系的。
领头雁。
作用。
其具体作用反映在。
一是要通过宣传活动唤起全社会的关注,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舆论基础。
二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负责向社会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解说保存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三是以特定者的身份组织在社会范围内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参与者地位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载体的保护管理及对社会保存与保护工作的监督作用。
其重要价值凸现在。
一...
展开阅读全文